专家指出—— 雾霾中的耐药基因其实并不那么可怕

 环境问题和公众健康直接相关,有关环保的言论自然也容易引发广泛关注,中间也不乏一些不实信息。近期,有关雾霾的一些谣言被热炒,不仅影响了公众认知,也干扰了环保工作的正常开展。本报今日起开设《真相》栏目,针对有关环境问题和环保工作的不实传言推出求证式报道,通过采访专家、权威部门相关负责人,及时对有关环保的不实信息、虚假新闻或离奇观点进行纠正和批驳,以正视听。

 
    瑞典研究人员在日前的一篇论文中提到,从北京一次雾霾天的14份空气样本中检测出抗生素耐药性基因。国内有媒体在报道中就此推论出呼吸这样的空气会导致药物失去作用的结论。消息一出,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有人甚至担心呼吸这样的空气会被感染致病。那么,真会如此吗?本报带你一起探究真相。

  疑问:空气中的耐药基因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吗?

  今年10月,瑞典哥德堡大学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心的乔奇姆·拉尔森等4位研究者在《Microbiome(微生物)》期刊发表了《人、动物和环境耐药基因组的结构与多样性》论文,其中提到,相比泥土、水等外部环境要素,北京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含有的已知抗生素耐药基因种类最多,平均有64.4种,其中包含一些针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论文中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称为“一种可最后求助的抗生素”。

  对于这项研究,国内少数最先报道的媒体把耐药基因直接等同于耐药细菌,直呼“北京等地雾霾中发现耐药菌,人类最后的抗生素对它束手无策”。很快,大量网络和新媒体转载、评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很多人担忧,雾霾中发现的抗生素耐药基因,会不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或直接对人体产生危害?

  对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宝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空气中的耐药基因进入人体的几率小之又小,而且必须传给致病菌才行,所以空气中发现耐药基因离影响人体健康非常远。简单说,空气中发现的耐药基因对人体是不会有害处的。

  朱宝利是国内权威耐药细菌研究的专家,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比较基因组学、肠道微生物元基因组学、人类疾病与免疫基因组学等方面研究。他强调,瑞典学者分析的东西,与临床耐药基因不一定有关系。耐药基因对人体健康没有一点影响,就跟平时讲的基因一样,没什么区别。

主办:安庆市环保联合会  承办:安庆市环保协会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地址:安庆市纺织南路21-1 邮编:246000 E-mail:aqaefbgs@163.com Tel:(0556)5560315
备案号: 皖ICP备150123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