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铁腕“治污” 让碧水蓝天成常态
青山绿水,生态宜城。“十二五”期间,安庆市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着力实施“七大工程”建设,投资87.5亿元实施创模项目176个,其中完工项目122个。创新环境治理方式,成功签约安庆市污水收集处理厂网一体化PPP项目,启动西小湖蓝藻治理及生态修复项目……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已减排化学需氧量3955吨,氨氮540吨,二氧化硫1718吨,氮氧化物9283吨,四项指标全部覆盖2015年度减排任务量。岳西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潜山县、宜秀区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县(区)。全市森林覆盖率37.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6平方米。如今的安庆绿树成荫,随处可见山青水碧的生态画卷。
铁腕“治污” 守护蓝天碧水
安庆市是一座重化工城市,空气质量、水环境状况一直为群众所关心。
1月8日,神皖安庆皖江发电公司2号机组正在进行锅炉烟囱改造收尾工作。此次技改,脱硫塔升高了4.5米,增加了喷淋层、除雾器等设备,烟气排放浓度由120毫克每立方米减至30毫克每立方米,远低于国家200毫克每立方米的排放标准。同时每发一度电降低能耗1.5克,两台机组年节约原煤7000多吨。
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物。过去五年,该市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新项目准入,加大项目环评及“三同时”环境监管,加强污染源日常监管和在线监控设施建设,淘汰水泥落后产能30万吨,先后关闭造纸、粘土砖企业及锅炉厂等高能耗企业百余家,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5%。安庆石化等10多家大型企业投入20多亿元资金,进行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技改,废气排放大幅降低。
治污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过去五年,安庆市相继出台了《安庆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重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整治》、《安庆市“黄标车”整治工作方案》等,加大城区臭气监管力度,淘汰工业、生活燃煤锅炉277台,治理工业污染项目72个,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项目73个,淘汰黄标车26851辆……
过去五年,安庆市大力整治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推动农村饮用水保护区划定工作,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制定饮用水源应急预案,积极推进石塘湖备用水源建设,加快城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进程,成功签约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厂网一体PPP项目,启动西小湖蓝藻治理及生态修复项目等。
碧水蓝天需严格的环保法来保驾护航。2015年以来,安庆开展了全市环境保护大检查,检查企业1286家,下达各类环境监察通知书130份,35家企业被责令停产整改、58家被限期整改,6家被关停取缔,共立案处罚企业30家,罚款总金额58.1万元,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安庆市空气质量改善取得初步成效。2015年6月1日至9月30日,该市空气连续122天优良。2015年,该市PM10实际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72微克,低于省政府下达目标的14.29%,同比下降20%。截至2015年底,该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预计分别控制在61826吨、7994吨、15748吨、44116吨以内,比2010年分别下降7.6%、10.6%、19.8%、10.6%。
宜居宜游 建设绿色城市
家住滨湖苑小区的王喜梅每天都要到菱湖风景区的广场上健身打拳,优美的环境让她的退休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十二五”期间,安庆市全面升级城市品位和景观特色,主城区公园绿地总体面积825.77万平方米,主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6平方米,实现城区市民出行300至500米有公共休闲绿地,基本满足公众休闲游憩需求。市区43条主干道进行大规模绿化提升,街道绿化覆盖面积224公顷,绿化率100%,城市主干道绿地率25.04%,次干道绿地率24.66%。
城市之外,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在开展。五年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09.43万亩,义务植树5662万余株,线路绿化里程341.6公里,三边新造林7.71万亩。桐城市、岳西县、太湖县先后获批省级森林城市称号,新增省级森林城镇59个、省级森林村庄260个。保护生态系统方面成绩明显,该市现有森林及湿地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建成国家湿地公园3个,建成森林公园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
“在岳西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呼吸的空气都是‘甜’的。”居住在长鑫花苑的骑行爱好者李宏翔兴奋地说。
“十二五”期间,岳西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潜山县、宜秀区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县(区)。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县1个、省级生态县1个、省级生态区1个、国家级生态镇1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镇58个、省级生态村119个。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过去五年安庆市积极申报国家各类环保资金项目,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公路靓化了、空气清新了、河水干净了、乡村变美了,来安庆休闲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人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周葆华如是说。
根治“顽疾” 美丽乡村环境
2015年12月底,记者来到宜秀区五横乡杨亭村,这里小道整洁、塘水清澈、广场干净、垃圾入桶、绿树环村,宛若度假小镇。去年,杨亭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杨亭村在“十二五”期间的华丽转身,得益于全市的美好乡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爱护环境,环境回报给我们以更多,如今依靠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村里很多人都富裕了。”杨亭村一农家乐经营户杨丽萍说。
“十二五”期间,安庆市持续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先后累计投入近2.022亿元,共有138个乡镇建成垃圾中转站,13个乡镇建垃圾焚烧炉,配置了190辆垃圾运输车,建成9161个垃圾池,安装了73791个垃圾箱(桶),配齐了773辆人力垃圾车,151个乡镇分别成立了环卫所,配备了2927名工作人员。探索建立了以“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为主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卫生保洁制度,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乡村的美丽画卷在城市周边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