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推广秸秆种蘑菇 门槛低成本小,还可修复土壤

       安徽省肥西县近日在部分乡镇推广一种门槛低、成本小的秸秆种植蘑菇技术,解决了收割季后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问题。

  据悉,2007年,合肥市发布秸秆禁烧令,秸秆处置成为肥西县的一大难题。当地也曾推广过利用秸秆、木屑、花生壳作为少量辅料种植蘑菇,但使用量不大,且秸秆收集、打捆、运输成本费用高,还要粉碎消毒装袋,不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
 
  经过安徽农业大学和丁伦保种植基地的反复研究,发现一种红褐色食用菇经过改良后,抗病能力强,可直接使用秸秆种植,不用粉碎和消毒。
 
  同时,此种栽培技术简便易行,可以充分利用稻草(壳)、油菜秸、麦秸、玉米秸、高粱杆(壳)、木屑、棉籽壳、花生藤(壳)等作为大量铺地培养基,让过度使用化肥的土地实现生态修复。
 
  丁伦保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改良食用菇(幸福菇)的秸秆使用量为8000~10000斤/亩,一季下来可产5000~8000斤,批发收购价每斤约3元,一亩地春秋2季可赚2.4万元,市场前景良好。目前,新技术已通过安徽省科技厅成果鉴定。
 

主办:安庆市环保联合会  承办:安庆市环保协会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地址:安庆市纺织南路21-1 邮编:246000 E-mail:aqaefbgs@163.com Tel:(0556)5560315
备案号: 皖ICP备15012341号-1